——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张若
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:“教育的本质意味着: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”教育不是单向传授知识,而是一种启蒙、唤醒和点燃。做好本科教学工作,学校和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,立德树人、课程育人,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,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,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。
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。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第一要务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时代新人的基本内涵是具备“当代中国精神”,其核心内涵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。“民族复兴要靠我们每个人,更要依靠青年一代的力量。因此,时代要求教育者要培育出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新青年。学生之德是在教师之德的影响下形成的,教师具备了高尚的品德,良好的行为习惯,才能感染学生,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。培养教师之德,首先,教师要深感职业的神圣性,师者传道受业解惑,必须严格要求自己,无论是在学识上还是在品德上,要给学生做好表率。其次,教师要强烈的责任感,耐心引导学生,鼓励学生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,利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,有针对性的给学生提出要求,挖掘学生潜力。最后,教师用爱心浇灌学生,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,要尊重、关心、爱护学生,建立平等、民主的师生关系。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优秀品质,学习潜力,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,提高教学质量。在授课过程中,积极融入思政元素,在专业知识讲授中引入榜样案例,引导学生树立战胜困难、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质。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是优秀人才,走入社会能够积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树立课程育人的理念,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。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。对于课程的要求,教育部提出了两性一度:创新性、高阶性和挑战度。我们的课程不能是陈旧的,而是前沿的、具有时代性的,并且课程的教授能帮助学生解决复杂问题,这样的课程才具有高阶性,也是高校课程所应该具备的特点。同时,课程要有一定的难度,如果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完成学习,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挑战性,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。如何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做到两性一度,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,教会学生“乐学”“会学”“学会”?一方面,教师要提升教学能力,使用教学艺术,才能真正做到课程育人。例如: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使用职业性的语言表达吸引学生,有效处理好教材内容,及时观察到学生的动态,并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,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节奏。这就是教学能力的展现,这样的课程就能做到教人育人。教学艺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,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模仿到独立形成自己的风格,然后再创造的过程。不断开拓创新,才能把好的课程呈现给学生。另一方面,做好充分的准备。备课充分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,也是对课堂的尊重,对学生的重视。在备课过程中,首先要备教材,不仅要参考课本,还要参考其他的教学材料,补充知识点和例题,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值知识、掌握知识。再者,还需要备学生,灵活使用多样化教学方法,启发式教学、讨论法、互动式教学等都可以是活跃课堂的方式,形成以学生为主体,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,启迪思维,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,成为学习的主人。
树立总结反思,终身学习的理念。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对于老师来说,也是如此。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。每次结课之后,及时回顾备课和上课过程,分析在本堂课中有哪些地方做的比较好,实现了教学目标,完成了教学大纲,跟上了教学进度。还有什么不足之处;课上发生哪些预料之外的情况,自己是否有应急预案,进行分析与反思;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;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反应;下堂课教学要着重注意些什么,做好哪些准备,避免出现慌乱无序的课堂。课前准备尽可能充分,设想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处理方法与补救措施,让自己的课堂尽可能的完美。此外,教师要广泛涉猎,多读专业文献,了解前沿知识和信息,通过网络在线课程以及短视频等方式,丰富更新专业知识。
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符号,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。古人有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雄心壮志,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继承这种精神,锤炼自己的品格,磨炼自己的心智。以学生为中心,尊重学生,爱学生,用教师之德滋养学生之德,用教师的担当扶直学生的脊梁。
- 上一篇:争做新时代“四有”好...
- 下一篇:本科教学思想大讨论...